第618章 达琳弹
话说晋太祖将鞑子赶出中原,定都北京后,曾三度对塞外用兵,晋太宗即位后,更是四次北征,彻底摧毁了蒙古政权,直至现在的乾盛九年,蒙古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如果非要划分一下,可分为漠南蒙古、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三大部份,但是这三大部份也不是统一的,统属,很多时候甚至互相攻伐,争夺牧场。
漠南蒙古南面与大晋接壤,东面则与女真接壤,察哈尔部、内喀尔喀部、科尔沁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等是漠南蒙古的主要势力,还有其他一些小部落,可谓是多如牛毛。
这些部落当中,实力最强的要数察哈尔部,而察哈尔部的首领正是林丹汗,大晋又称之为虎兔墩汗。
林丹汗是黄金家族的后裔,一向也以蒙古皇族正统自居,一心想统一漠南蒙古,成为诸部共主,这些年着实也吞并了不少附近的小部落,实力越来越强,连努尔哈赤也有所忌惮。
所以,大晋想把林丹汗拉拢过来制衡女真,这策略无疑是正确的。问题是林丹汗也不是省油的灯,大晋想拉拢他,不付出一定的代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这次张溥奉旨出使便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货,可谓下了血本。
林丹汗此人贪财,此举也算是投其所好了,至于最后能不能成功,就看张溥的本事了。贾环倒是希望张溥能把此事办成,因为如此一来,至少可为宁远争取几年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而辽西防线的打造,最需要的也是时间。
所以张溥请求派兵护送,贾环一口便答应道:“没问题,在座诸位将军都是悍将,天如兄看中哪位尽管开口。”
张溥笑道:“那下官便不客气了,据闻吴参将曾孤身深入十三山,救出被困军民,当真是孤胆英豪,胆色过人,下官仰慕久矣!”
吴三桂闻言心中颇有些得意,嘴上却忙谦虚道:“张大人谬赞了。”
“天如兄好眼光!”贾环笑了笑,一边望向吴三桂问:“吴参将陪张给事走一趟如何?”
“但凭兵备大人安排。”吴三桂立即离座抱拳。
吴三桂此人心气高,跟张溥一般,均是不甘于人下之人,而此行虽然有风险,但远不及当初潜入敌后的十三山救人,试问如此好的立功机会,他如何能放过?
张溥举杯笑道:“有劳吴参将,一路上承蒙关照。”
“好说好说!”吴三桂举杯与张溥对饮了一杯。
林丹汗的汗帐位于大凌河上游,而锦州则在大凌河的下游,所以走锦州路线是最方便快捷的,但是如今锦州一带已经被女真人占领了,只能绕道越过长城北行。
第二日,贾环便拨给吴三桂三百骑兵,负责护送张溥前往察哈尔部。
送走了张溥后,贾环便带着大师兄柳毅参观宁远城和觉华岛,然后便是观摩士兵操练,其中的重头戏自是骑兵和新式火器操练了。
如今宁远的骑兵规模已经达到了两千人,自从上次真刀真枪地歼灭了女真骑兵的一个牛录后,这支骑兵的心气明显上来了,精神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天化,一个个昂首挺胸,双目杀气腾腾,一看就是一支能战敢战的队伍。
为了打造出一支能与女真铁骑正面对砍的精锐骑兵,贾环可谓是下了血本,选兵条件异常苛刻,均是二十五岁以下,土生土长的辽人小伙子。
这些小伙子年轻力壮,体格彪悍,而且身为土生土长的辽人,他们保家卫国的意愿极其强烈,再配上精良的坐骑和武器,加以时日,定能成为一支无往不胜,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关宁铁骑。
当然,就目前而言,这支骑兵的火候还是远远不够的,等以后多打几场硬仗,从尸山血海里闯几个来回,效果便出来了。
不过,对于柳毅这种没上过战场的书生来讲,贾环麾下这支骑兵的气势已经不得了,观看完一轮操演后大受震撼,为此还赋诗一首,什么“乌云压城,寒光斩破九重天”,吹得贾环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
接下来,柳毅又观看了新式燧发枪的操练,一时手痒,还亲自上场放了两枪,兴致勃勃地问贾环道:“子明,这燧发枪确实比火绳枪打得远很多,威力更大,但是装填弹药似乎更费力一些。”
贾环点头道:“这确实是个问题,大师兄你瞧这枪管里,由于增加了螺旋的膛线,弹丸要塞进去,自然要比滑膛枪更加困难。”
柳毅对着枪口瞄了瞄,果然见到枪管内部磨出了一些细小的螺旋线条,皱眉道:“这就是膛线?有何妙处?”
“膛线能让铅子出膛时高速旋转,一方面抵销风阻,一方面让铅子更加稳定,大幅提高铅子的射程和准头。”贾环解释道。
柳毅摇头道:“当真隔行如隔山,我是听得不太懂,但是这铅子就不能做小一点?如此一来,填装的时候就更容易了。”
旁边一直沉默的曼达琳忍不住噗嗤一笑,耸了耸肩道:“柳翰林可真是个门外汉,铅子做小了,枪管漏气,哪里还打得远?”
贾环轻忙喝道:“曼达琳,不得无礼!”
柳毅略尴尬道:“无妨,曼姑娘说得对,对于火器一道,在下确实是个门外汉,可否请曼姑娘详细讲解一下,到时皇上若问起来,在下也能回答得出来不是?”
曼达琳却撅着小嘴把脸偏到一边,默不作声,竟耍起小脾气来,这洋婢也恃宠而骄了。
贾环只好轻咳了一声道:“铅子必须做得跟枪管口径契合,恰恰嵌入膛线中,这才不会漏气,并且击发时,铅子才会随着膛线旋转。换而言之,铅子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小了漏气,过大了装不进去,即使装进去也有可能引起炸膛。”
柳毅恍然道:“原来如此,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膛线枪虽然威力大得多,但装弹药的速度明显不如原来的火绳滑膛枪,难道当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贾环摇头道:“也不尽然,我和曼曼正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些眉目了。”
曼达琳喜滋滋地瞥了贾环一眼,如今后者私底下都叫她曼曼,她也很喜欢这个亲呢的爱称,此刻贾环随口叫了出来,自然让她欢喜,小脾气顿时丢爪哇国去了,从身上挎着的弹药里取出来一颗圆锥形的铅弹,朝着贾环得意地扬了扬。
贾环眼前一亮,脱口道:“做出来了?”
曼达琳得意地点了点头,贾环大喜,连忙道:“可试过效果如何?”
“效果比原来的铅弹还好,射程更远了。”曼达琳下巴一扬,傲娇地挺起了胸脯。
“当真?”贾环迫不及待地从曼达琳手中接过那颗新式铅弹,仔细端详,众将也禁不住凑近前来观看。
原来使用的铅弹都是圆形的,为了保证气密性,还要做得跟枪管的膛线契合,装填的时候就必须用捅棍使劲捅进去,甚至用小锤敲击捅棍,所以装填速度比原来的滑堂枪慢多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曼达琳和贾环冥思苦想地许久,这才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圆形的铅弹做成圆锥形,底部是中空的。
如此一来,铅弹便可以做得比枪管内壁略小一些,更加容易填装,而由子铅弹底部是中空的,击发受力时会膨胀,使铅弹边缘嵌入膛线内,从而保证了气密性,也使铅弹获得旋转的动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个天才的想法正是贾环和曼达琳近几天才讨论得出来的,贾环还没亲自验证过,没想到曼达琳倒是雷厉风行,竟把这种新式铅弹做出来,听其言,显然也验证过了。
当下贾环也不废话,立即将这种新式铅弹填装进燧发枪中,试了两发,发现射程果然没有减小,反而增了一二十米,有效杀伤射程达到一百二十米左右。
“祖总兵,你来试试!”贾环欣喜地把燧发枪递给了祖天寿,后者一气射了三发子弹,爱不释手地道:“妙极,不仅铅弹填装难的毛病解决了,而且打得更远了。曼姑娘了不起!”
“曼姑娘,了不起啊!”众将纷纷地竖起大拇指,表情尽是赞叹。
洋婢又骄傲地扬起了俏脸,挺起那巍然耸立的胸脯,把一众大老粗眼都看直了。
曼达琳这才察觉不对劲,忙一缩,怒道:“看什么看,信不信眼睛给你们剜掉!”
“咳咳咳!”四周顿时响起一阵咳嗽声,一众老粗纷纷顾左右言他。
贾环不由啼笑皆非,挥手道:“都别围着了,各自忙去吧!”
众将顿作鸟兽散了。
祖天寿讪笑着岔开话题道:“贾大人,这新式铅子也该起个名字才是。”
贾环看了一眼曼达琳,随口道:“既然是曼曼发明的,那就叫达琳弹吧!”
曼达琳顿时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