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大画家杏子与梨

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好,小王子(第2页)

 只是《艺术空间》、《伦敦美术对对碰》、还有《文艺星期日》这些报纸。

 它们都是很受读者好评的老资格艺术评论媒体。

 通常来说,

 这些报刊的笔者再讨厌一个画家,也不太愿意在真的见到对方的画作之前,就发表这么言辞激烈的观点鲜明的评论文章。

 这会显得它们似乎不够专业,看上去过于有主观偏见。

 万一出现小概率的打脸事件,被竞争的媒体抓住攻击,可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能形成这样的舆论风潮,更多的是《油画》杂志社股东们的影响力。

 艺术圈子是一张由人脉所编织而成的大蜘蛛网。

 《油画》杂志社的股东们就是网络中央的大蜘蛛。

 他们的徒子徒孙,门人故旧,遍布整个艺术评论体系。

 股东们可以过一根根蛛丝将自己的理念从内到外传达出去,将对侦探猫的负面的预期提前植入每一个关注艺术领域的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心中。

 所以布朗爵士也在一些艺术家的闲谈中,有个“美术教皇”的外号。

 他是缪斯女神在人世间的代言人。

 油画杂志的大股东们则是他手下的红衣主教团。

 《艺术空间》、《伦敦美术对对碰》这些下层杂志,则是以人脉为桥梁纽带的各个小的教会司铎。

 或许它们每一家艺术媒体内心最深处,都有想要取《油画》杂志而代之的野望,但大体上扯旗唱反调的勇气是没有的。

 别的不说。

 光被《油画》杂志天天逮着骂艺术眼光不佳,是迎合中东买家、石油暴发户们搞艺术投机的媚俗杂志。

 这就足以让这些报刊在收藏家心目中的信用全部破产。

 布朗爵士就是有这样的影响力,能用自己的意志让一些原本持谨慎观望的艺术杂志也放下气节,对侦探猫以及背后的安娜形成统一论调的口诛笔伐。

 这些杂志也不在乎什么竞争对手来挑错了。

 反正你在骂,你的竞争对手也在骂,怕什么翻船呢?

 类似《艺术空间》和《文艺星期日》就都是主要读者群体同在英伦三岛的竞争报刊,彼此往日多有摩擦。他们过去在先锋艺术、达达主义,潮流玩具这些观念上,都是针锋相对互相看不顺眼的媒体。

 但在侦探猫的问题上,口吻则保留了高度的一致性。

 倒是《油画》杂志本身,竟然在这个问题上保持了沉默。

 除了股东会决议的录像以外,日常的正刊一个字都没有提及与侦探猫有关的内容。

 沉默是最高级的轻蔑。

 “哦,侦探猫,我本人其实挺欣赏她的,谁没有追求自己业余爱好的权利呢?只是她被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时间点推上了不合适的高度。仅此而已,并非个人恩怨。”

 前几天,在克鲁格兄弟银行的股权代表奥勒·克鲁格正式取代伊莲娜小姐,成为《油画》杂志的执行董事的欢迎仪式上。

 布朗爵士对提及这个问题的记者这么说道:“我们是一家权威的严肃媒体杂志。很遗憾,网络画手的水准不在我们正常工作的讨论范畴之内。”

 与被侦探猫搞得鬼迷心窍的舍友不同。

 玛卡的性格中就有敬畏权威的那一面。

 平常课业设计服装的时候,她都会花很长的时间研究香奈儿、路易威登这些高奢品牌设计师今年的艺术语言,并再亦步亦趋的把它们在自己的设计中表现出来。

 艺术评论大家在玛卡心中很有分量。

 从看见媒体文章的第一瞬间,她就是这些论调的忠实拥护者。

 每次和凯莉争辩批判侦探猫,玛卡都能觉的好像有无数前辈大师站在自己的身后,和她一同发声。

 此时阅读着这些文字。

 渐渐的,侦探猫那幅古怪插画,在她心中刚刚营造出的魅惑吸引力,就又被她驱逐出了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