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专项人才引进(第3页)
几乎所有上游技术都被欧美垄断,而收尾的封装测试环节国产占比不超过三成。
芯片,如此重要的产业,却完全控制在别人的手里,未来消费电子市场的红利,本土企业那是根本吃不到肉。
虽然后来也是迎头赶上,可那丢失的黄金十年,整个华夏所损失的经济效益,不保守估计,可能超过万亿。
每年上千亿的经济损失,那得用多少人的血汗才能追赶上的
不管这件事有多难许青山在目前自己有实力和有基础的情况下都会想去试一试。
从海外进行专项的人才引进,国内进行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从理论到创新再到实践,他要一步一步的奠定华夏的科技基础。
先追求量,再突破至进行一场和全球较量的人才升级战,并且用实战化培养来打破纸上谈兵的困局,让华夏科技不再闭门造车,成功地争夺到未来科技世界的主导权。
“校长我知道你担心的点,我也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既然我们现在有这个可能性去做,我就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许青山坚定地说道。
“收购梁溪尚德,提前布局半导体材料制造,还有小米手机产业链的整合,我一直都在做准备。现在京大给了我这样的待遇,给了这个机会,能够有资格去尝试,我一定要试一试。”
电话那头周其凤沉默了良久,半晌没有出声。
“可是.”
周其凤深深的叹了口气,就这一口气,许青山觉得他似乎衰老了很多。
“但是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如果真的想走进这条路的话,你的身份就会变得越来越敏感”
“敏感”
许青山皱眉,不是很能理解周其凤的话。
“唉”
周其凤开口给许青山解释道。
“你现在的身份也好,甚至是你的祖籍也好,在这件事上其实都是很敏感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几年前的汉芯事件”
许青山确实不了解。
“没有,汉芯事件”
“嗯。”
周其凤缓缓地说道。
“2003年的时候沪交微电子学院的院长陈进,你老乡,也是闽越人,一手主导了汉芯一号造假事件,并且借助着汉芯1号申请了几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上亿的科研经费。你也很清楚当时的一两个亿,可比现在值钱不少。”
周其凤说到的,是妥妥的华夏芯片黑暗历史。
许青山没有评价,而是听着周其凤继续讲道。
“当时刚刚开始做汉芯的时候,国内热情高涨的很,对陈进颇为推崇。”
“他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把手里的几万块变成了几千万,这还只是一部分。”
“当年造假事件爆发之后,类似情况就非常的敏感,因为对于当时国内科技圈来说,陈进就是三位一体的科技神话,在某种程度上,他受追捧的情况不比你差。”
“因为这件事一直到现在上面对于芯片产业的重大成果都十分谨慎。”
“你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转做芯片,很可能会触碰到一些点。”
周其凤苦口婆心地继续劝说道。
“你现在完全不需要去冒那个险,你手里的钱比陈进多得多,你的地位也会比他更高,只要我们好好的把我们的科研做好,就算是你要建青山大学,我们也都全力支持,实在是没有必要去碰这一趟浑水。”
许青山沉默了。
他在此之前并不了解这些事情。
但就算是有这样那样的难处,许青山也并不打算放弃造芯片的理想。
有些事情是必须要有人去做的,早做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优势。
就能少被别人剥削。
“周校,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我还是要做。”
“当年我们什么都没有,前辈们都能搓出来原子弹,我们为什么搓不出来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