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兮山村的记忆
第4章 祠堂
杨立回到爷爷奶奶家里,奶奶就招呼杨立洗手吃中午饭,饭后杨立把餐具收到厨房洗碗奶奶却让去休息,可在杨立的坚持下很快就把碗刷得干干净净,然后又收进厨柜里。
杨立有睡午觉的习惯,这是在学校养成的习惯。休息一个小时后醒来,杨立发现爷爷奶奶不在家,他也不想一个人呆在家里,于是走出家门,沿着门前的小溪向西边走去,杨家坪东高西低,由于平缓,溪水慢慢地流淌着,不时有小鱼在水面溅起水花,小溪两旁有些地面还种着庄稼,但大多的土地上杂草丛生,有的地的路被野草覆盖着。路太难走了,杨立打算回走时,突然看前面远处的一座石屋,“这不是杨家祠堂吗?”
祠堂,习惯上多被称为家庙、宗祠,是供奉祖先神主(即俗称的牌位)、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一向被视为宗族的象征。 自从人类有了姓氏以来,人们就有了家族认同感,同样就产生了宗法思想,同祖同宗成为了人们认同自己集体的标准。随着宗族的发展,其族人越来越多,并且伴随着战乱、疾病或灾荒等原因。同一宗族的人四处走散,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的群体记忆逐渐磨灭,这样就就给后来的人们认祖归宗带来了几、极大的不便,正是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人们为了加强社会群体记忆,就产生了以族谱和祠堂等物化形式的记忆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