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第3页)

 南方水稻也换掉了原始的种植方式,改为精耕,江东犁耕地配合龙骨水车灌溉田地,一个人可以管理10-15亩地。 

 因为水稻是需要插秧的,灌溉也很费时间,所以需要的人力更多,但同时水稻的亩产可以达到2-3石,也就是280-420斤左右。 

 明清时期,人均管理田地的数据来到了30-50亩,《天工开物》记载,“北人力田,亩收一钟。”一钟大概等于后世的480斤。 

 南方则已经进入了双季稻时代,人均管理5-10亩,劳动强力翻倍,亩产提高到4-5石,即570-710斤左右。 

 以寒枝目前手里拥有的技术,虽然做不到明清时期的亩产,毕竟种子才是高产的最大关键,但起码唐宋时期,人均二三十亩地,粟稻亩产三百来斤,水稻亩产五百斤的标准,努力个几十年,还是可以达到的。 

 已经很快啊很快了。 

 想要发展工业,农业是一道迈不过去的槛。 

 因为只有农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上去之后,才能产生稳定的粮食剩余,让社会摆脱全员种地状态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人口增长。 

 日不落帝国18世纪前,农业革命使得小麦亩产翻倍,城市人口由此前的15增至50,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劳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