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书院见闻(第2页)
邓来鸾也是第一次来。
入门之后,首先是片开阔草地,立有山石,上书“见贤思齐、学以致用”八个遒劲大字,落款正是金口书院陶樱。
难以想象,女郎的字能写得如此磅礴雄厚,铮铮铁骨刻入邓来鸾心中,不自觉暗叹一声“好”来。
院子很大,建有林荫步道,曲径通幽。十数座白墙黑瓦的联排建筑错落其间。忙忙碌碌的年轻学子在其间穿梭,或三三两两聚集在道边讨论争辩。
邓来鸾随意走着,看见了藏书阁、讲经堂、课室,特别的,还有一类叫做“议辩堂”,最为热闹。
议辩堂内,是类似戏院的设计,正中一座高台,上面摆着三张桌子,中间是方桌,左右各有条桌。主持位于中间,两边各自五位学子。高台下方是数十座位,供观看的学子使用,可根本不够用,来看辩论的学子挤满了整个房间,走道里都是人,邓来鸾只能在门口找个地方站着,远远听他们辩论。
辩题出自《孟子·尽心下》的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大问题,讲的是天下为政之道,当以万民利益为先,国家和君主的要为百姓利益服务。但辩论的两拨年轻人,似乎在这里面糅杂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远比邓来鸾理解的要激进、大胆。
有的学生说:“民为贵只是口号,如何能实现?升斗小民口不能言,言无人听,惠民之实落入乡绅世族手中,又以辞藻掩饰太平。陕西民乱,难道不正是因为民为贵落不到实处吗?”
对面的学子立刻反驳:“理想如果不去做,难道不是更加背离初衷吗?我们难道能够因为现在做不到,就不去想办法做吗?小民口不能言,难道不能给他们能够言的能力,给他们做选择的机会吗?暴民杀官造反,不正是说明民众
最终可以靠生命和刀兵来做选择吗?这不正是说明了民为贵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吗?”
台上唇枪舌战,台下群情激奋,但有发言鞭辟入里,深刻警醒的话,立刻引起满堂喝彩。
邓来鸾听了片刻,发现这些孩子们虽然言辞尖锐,但真的是在认真思考,认真回答问题的,这种学习方法,也有它的可取之处。
离开议辩堂,邓来鸾还准备再逛逛,就看到先前门口那位镖师找了过来。
“对不住,不知您是知府大人,怠慢了。”那镖师谨慎行礼道,“您这边走,山长有请。”
“不妨事,头次来,看看情况。”邓来鸾并未与这位镖师置气,相反,他觉得这人尽忠职守,是个负责任的,“女学生那边也是一样?”
“是,不过那边人少些,只有二十几个女子,有的是附近士绅的女儿,有的是合作社学堂推荐来的优秀学生,平日里就是陶女郎亲自给她们授课。”
听到这里,邓大人更加放心下来。
镖师带着邓来鸾一路前行,到了书院深处,有座单独的清幽小院,推门进去,设有亭台水榭,二楼的露台上,正坐着几人,其中可不就有他的宝贝女儿?
邓云容穿着男装,扎着发髻,手中握着折扇,远看真的如翩翩公子般潇洒倜傥,正与宋应星宋教喻谈话,另一旁,有位身穿水红襦裙的女子,带着面纱,端庄大气,身旁还立着女卫,应该就是陶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