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245章 苏州招商(第2页)

 “但若是我们投资,你们用技术卡脖子怎么办?”

 “哈哈,这位掌柜说笑了。”陈吉发笑道,“合作社是做生意的,合作合作,就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我们只赚技术钱,不做实业,不做生产。若是我卡您的脖子,您停了产,我们吃什么?我们赚什么呢?只有您开门做生意,赚更多的钱,我们才能赚更多的钱,所以,我们不仅不会卡你们,还会不遗余力的更新技术,让你们有更大的优势赚更多的钱。这就是我们合作社成立的最基本的模式,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理念。”

 “总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是呀,这不是白给咱们捡钱吗?怎么可能?”

 “会首们定吧。咱们跟着干。”

 “布业的不是已经赚钱了吗?你们看布业的如今多风光?!”

 场面上吵吵嚷嚷,却没有人再提什么大的问题,这时候,人群中站起一位老者。

 “肃静!”

 此人起身,庄志业立刻喊了一嗓子,场面安静下来,都将目光聚集过来。

 “老夫张道一,吴县人士,家中经营薄产,恬为苏州各商行公推话事人,只请教公子一个问题。”

 “您请讲。”

 “南北东西商行,各有其利,各属其地,过去数十上百年,大家都如此做事,相互之间也没什么大的冲突。自陈公子来,先用这些奇器之术鼓励江夏商户抢了东南的生意,如今,又来东南推销奇器,以增加获利为由抽了一成五的利钱。敢问公子,若是您不推广奇器,不就没有这些事情?江夏归于江夏,苏州归于苏州,大家各安其位,也不必被你抽成。”

 不得不说,这个张道一眼光独到,指出了陈吉发的这套话术中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大明的商人为什么要采取新技术呢?

 这个问题,也是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最终向工业化发展转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理论问题,那就是,在中国这种传统封建社会的市场架构下,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宗族文化、封建统治等各种原因,导致了商业利益的地域分割与阶级分化,那些士绅阶层的附庸商人,并不需要通过技术改革就能获得相应的商业利润

,采取技术手段只是附加,而非根本。

 不过,陈吉发既然来了,就是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

 他思索片刻,对老人家先一拜,然后恭敬回复道:

 “因为宇内非我一家,南北贫富悬殊,蛮夷虎视眈眈,我们若不这样做,不生产更多的物资、养活更多的人丁,华夏子孙便不能长远,终归要被使用奇器的他族所压制,比方说那些泰西人。还因为守着碗中的财富终究做不长远,祖宗留下的财富有限,而子孙繁衍却是无限的,我们不能等如北方流民那样,土地无法养活子孙了再想办法,而要时刻居安思危,多创造财富,才能养活更多子孙。但土地是有限的,商业流通本身又不生产财货,只有依托奇器之术,向天要、向地要,财富才能越来越多,我们才能养活更多的子孙后代,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