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争雄如梦观影

第389章 宰执天下(三)(第3页)

 

其四,要转移安置北京、南京宫廷中的太监宫女。明末两京有太监十万余人,其中甚至有三万多负责护卫的武太监,称为“阉军”。宫女大约一万人左右,主要是在内廷伺候皇室起居。由于政变的时候有些太监有立功表现,所以对于太监暂时不能全部干掉,陈吉发打算留下杜宪和王之心所部太监六千余人,负责紫禁城的安全和基本运转,留下皇帝、皇后、贵妃身边女官每人十二名,其余嫔位以上主子每人二名,另将万历至天启遗留下来的太后、太妃全部集中起来管理,每人配宫女二名。御膳房、内务府厨房合并,裁撤四司、八局,凡能市场采购的物品,全部由市场价采买。如此下来,能将皇室开支由每年约一百五十万两,压缩到每年三十万两。裁撤下来的人员给安家费回家,或者由合作社工会安置到江南的产业园务工。

 

其五,要清算宗亲田产俸禄,划定额度。皇庄不能超过十万顷,王庄不能超过六万顷。藩王血亲三代以内有宗亲身份,三代以外一律归民籍,允许科考。作为限制田产的条件,皇庄、王庄收益全部归皇帝、王爷个人所有,户部、王府长史司不再有权请发内帑,也不再有权监视皇室、王室的资金去向。通俗说,就是皇室财产私有化,规模上大幅减小,朝廷不能再找他们要钱,言官也不得再以奢靡浪费为由弹劾宗亲。

 

这些事一件件过,有些事情讨论激烈,时间拖得很久,到了午时,朝会还没有散。

 

古代人多数中午不吃饭,但这帮大臣从卯时起床赶朝会,这时候很多已经饿的两眼冒金星。

 

加上太阳正当头晒,有些老头眼看是要倒下了。

 

陈吉发觉得事情太多,也急不来,便假惺惺请示皇帝,散了朝会。

 

崇祯皇帝本就不愿意做吉祥物,听说散会,立刻批准。

 

新出炉的首辅钱谦益带着内阁成员到值房用了些点心,继续议事,陈吉发懒得管朝廷的具体事务,带着赵坤兴和季闻道,先去崇祯皇帝的后宫考察一番。

 

杜宪如今是司礼监秉笔,听说陈吉发要参观后宫,于是亲自来接。

 

他还带了个嬷嬷过来,姓廖,是个二品女官,内宫监掌印,平日里伺候在皇后身边,如今被杜宪提溜过来,听候调遣。

 

“宫中太监、宫女是不是都识字?”

 

“回公爷话,司礼监、内宫监识字的多,其余监局并不多见。然有品级的太监宫女,大多识字。内宫监也会定期教授有潜力的小太监小宫女认字。”

 

“这事情很好。你这两天组织一场考试,试题过两天我让人给你拿来。主要就是从太监、宫女里面选一批适用的人才。”

 

“奴婢遵命。”

 

“不过往后宫内就不要再新增太监了。我总觉得这事情有违天和。”

 

“公爷说的是,不过这事情还得正式下个诏书。如今民间自阉者甚重,虽有令,却难禁绝。”

 

“这事情简单,以后皇宫不允许收残疾之人。”

 

“奴婢这就去办。不过,后宫嫔妃身边……”

 

“都用宫女就是。再说,往后皇帝身边也就那么几个女人,不用担心杂了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