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神圣而荒诞的汉朝(第2页)
太学中的十四位五经博士依旧全都今文经学一派,各以家法传授诸经。
比如《礼》为戴德、戴圣两家;
《诗》为齐、鲁、韩三家;
《书》为欧阳氏、大、小夏侯三家;
《易》为施氏、孟氏、梁丘氏、京氏四家;
《春秋》为严彭祖、颜安乐两家,皆属公羊春秋。
汝南袁氏之所以能起家,其实关键就在于袁绍祖父袁安。当年袁安的祖父袁良不过是一小小县令,甚至父辈都无人做官。
但袁安却通过钻研家传的《孟氏易》成为了五经博士,有了推举门生弟子做官的资格,汝南袁氏这才就此崛起。
后来袁安本人官至司空、司徒,其子袁敞、袁京也皆为司空。其孙袁汤日后也相继担任司空、太尉。
到了这一代,袁汤的子嗣袁逢、袁隗亦为三公。
所谓“四世三公”“天下仲姓”就是这么来的。
可以说汝南袁氏的发达,就是从一个“五经博士”开始。
所以什么时候古文经学大儒能位列“十四博士”,那才算真的被承认。
不过话又说回来,今文经学在官面上炙手可热也导致邴原无人可请。没办法,有资格的今文大儒都忙得很,没水平的来了也没用。
一时间邴原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应该伤心。
见他如此烦恼,魏哲抚须沉吟片刻之后,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头。
“根矩,我这倒是有个想法!”
为了不让此事影响邴原的教学效率,只见魏哲微微一笑道:“既然人来不了,典籍来也是一样的!若是藏书阁中今文经学典籍经义浩如山海,学子焉能不受影响”
此言一出,邴原先是大喜,而后却立刻眉头紧皱。
“如今经义之贵甚于珠玉,藏书阁中哪能收集到如此多藏书”
毕竟时下可是有“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的俗谚。
更别说今文经学的经义典籍,那就更难弄了。
可魏哲闻言却哈哈一笑,自信道:“放心,我自有办法!”
说罢魏哲还先卖了个关子,待打发走邴原之后魏哲便立刻给元骏写信。
若是换做刚穿越那会儿,此事对魏哲来说或许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