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江汉

第130章 神圣而荒诞的汉朝(第3页)

 

但随着元骏源源不断的将洛阳诸多秘闻传回辽东后,魏哲对经学已然祛魅。

 

怎么说呢,虽然当下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对经义典籍都十分看重。

 

可是实际生活中,对待经义典籍的态度却草率的很。

 

就比如前几年曾经轰动洛阳,惊动天下,甚至造成洛阳交通堵塞的熹平石经,其诞生的缘由就十分荒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熹平石经之前,大汉朝的官方经文标准其实是“兰台漆书”。

 

所谓兰台漆书,其实在永初四年(110年)由马融、刘珍等人在东观校书中形成,当时朝廷对各种经文都有一部标准读本,用漆书写藏于兰台,故称为“兰台漆书”。

 

于是如此一来,“兰台漆书”就成为了评定正误的依据。

 

当时儒生应博士试,名列前茅者可以做官。

 

但他们手中的经书在文字上时有误差,为了便于应试,就经常有人贿赂兰台掌管漆书的官吏,暗改漆书文字,以与自己的本子相符。

 

最后改来改去,导致学者们都莫辨真伪了。

 

因此之故,蔡邕才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为理由,“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说实在的,魏哲一开始还以为元骏只是道听途说。

 

直到后来元骏从过往奏疏中看见了具体卷宗,魏哲才知道这是真事儿。

 

这让当时的魏哲曾经愣住了好一会儿。

 

毕竟……这也太荒唐了

 

这和学生政治考试作弊,托人去改宪法原本有什么区别

 

要知道“兰台漆书”可以藏在皇宫之中,东观更是有层层侍卫守护。

 

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屡屡遭到偷改,魏哲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魏哲才敢对邴原打包票。

 

他也不求能买到多深奥的典籍经义,只要有就行,反正他不嫌弃。

 

至于东观掌事的宦官、小吏愿不愿意卖,魏哲则一点都不担心。

 

毕竟连偷改经义原本的事情他们都敢干了,还有什么事儿他们不敢

 

不过临下笔之际,魏哲却忽然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