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赵敦的心思(第3页)
赵敦一心想着跟随即将轮换回京的孔忠,离开幽州,回到东境蓬州,或者齐王的封地阳州。
只是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梦碎幽州。
姑姑离开后的当天,孔家在幽州的大人物,武道司主孔忠,就派人来呵斥他。
一大清早,整个幽州城官场都传遍了,他赵敦脚踩三条船,想要在两方势力之间,摇摆不定。
不用想,在这种情况下,孔忠一定不会再帮他的。
赵敦心灰意冷,也就有了黄安后面了解到的一切。
经过这段时间的堕落,赵敦逐渐接受了现实,况且当日姑姑虽然含恨离去,但他们姑侄两,也秘密书信商量了最糟糕情况下的应对手段。
他不是轻言放弃的人。
他觉得自己的弟子说得对,只要不死,就要折腾。
他现在倾向于走上更难的一条道路,那就是在幽州建功立业。
哪怕姑姑在信中已经言明要害了,言明她可能依旧能求得孔家的支持。
赵敦虽不知道姑姑有什么依仗,但他现在,其实已经倾向于留在幽州了。
靠人不如靠己。
他曾靠过的一切势力,都告诉他,“靠不住,别靠了,除了自己,没人靠得住!”
孔家虽势大,但变数太多,他根本没有任何自主权,就是一个傀儡!
他就算要重建赢家,也该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赢家,而不是傀儡赢家。
他赵敦虽然没有能力,没有大的志气,但还是要脸的,他不习惯给人当狗。
更何况,那孔家可是天下传名的皇族忠犬,给狗当狗?
无法接受!
去东境阳州,寄人篱下,只能当姑姑齐王妃的傀儡,按令行事,依旧靠不住。
那也不是他想要的。
齐王妃嫁出去了,不是赢家人了,这嬴家,他这个男儿来重建!
只不过,他无法保证自己一定能成功,所以,他需要做两手准备。
他需要面具出去一趟才行。
只是,等面具好要五天,赵敦还是等得起的。
他将自己知道的有关火器的一切信息,都透露给了黄安。
他已经认可了这个才思敏捷,坚毅果决,且财力雄厚的弟子。
他这个弟子,能帮得上他的大忙!
况且,他就只有这两个女儿,必须要照顾颜儿的情绪。
黄安在师傅这里,得到了第一手的详细资料。
他之前的谨慎,果然是对的。
那李老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明火器发展,不是停留在一分钟只能射击一次的火绳枪阶段。
而是介于火绳枪和燧发枪之间的阶段。
按照师傅的描述,军中现在火枪的射速,比自己老家历史上的火绳枪,高了两三倍,一分钟能射击两三次。
其军中火器,主要是大炮,尤其是各类手榴弹和炸药包,用途最广。
按照师傅话中的描述,黄安发现大明火器司中的火药发展程度,要比枪械好两个层次。
军中以火炮为主,枪械为辅。
黄安一度以为李老伯说大话骗自己,作为一个有相对专业知识的人,他明白这种状况是很难出现的。
因为制约枪械发展的,只有两个东西。
第一个就是火药。
而第二个是钢铁材料的性质。
大明武者众多,冷兵器水平相对高,这制造火器的材料——铁合金技术,该不会是他看到的这个样子才是。
不过,师傅后续的解释,倒是打消了他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