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民少相公多,不反待如何(第2页)
“但是这些,崇祯朝都没有!崇祯朝的生产力发展,几乎是完全停滞,甚至是倒退的!”
确实如同任以虚所说,这些事情绝不是朱元璋他们可以想象的。
而在一旁的任以虚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才继而说道:“而且还有另外一点,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便种下的恶果!”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便集中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显然朱元璋已经习惯了,毕竟那些清流,动不动拿祖制说事,既然是祖制,自己就不可能抖干净。
“明代官员的俸禄,实在是太低了,虽然有明一朝,一直是发实物俸禄,但是各级官服的书吏等等,均需主官一人承担,以九品官为例子,年俸六十石!”
“折合下来,每个月五石粮,明代一石约为八十斤,一个九品官,一个月只能领四百斤粮食!用洪武年间的粮价折算,一个月的俸禄不到一两银子!”
“就是这一两银子,还要去分给一个书办,焉能不贪”
在一旁的朱元璋不由得勃然大怒道:“俸禄低些又怎了朱元璋不是已经免去了他们的徭役了吗”
听到朱元璋的话,任以虚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惊讶。
因为任以虚实在是搞不明白老爷子的文化水平。
有的时候,老爷子对历史几乎是一窍不通。
但是有的时候,老爷子的专业程度,甚至比有些大学里的教授,都还要了解明朝历史。
很多人误以为,明朝的士大夫的优待是免除税粮。
实际上明朝士大夫的优渥,从来不是真正,直接从士大夫的应纳税额里,免去多少。
以正三品官员免粮二十石、丁二十丁为例。
首先要搞明白,古代的徭役,是建立在,土地缴纳赋税的基础之上的。
粮二十石,指的是每年缴纳田赋二十石的地主,需要承担的摇役。
假设某县有两种徭役,其中一种,为通过京杭运河,往京城输送本地所产的粮食。
服徭役之人,要保证把粮草送到,并且要自己承担这一路上的费用。
依照定制,是由当地每年缴纳田赋三十石的地主来承担。
另一种是负责在县城里打更,也是自己负责筹备铜锣等物,依照定制,是由城内缴纳田赋十石的乡绅来承担。
假设这个三品官家里,本来是交三十石粮的人,因为他成了三品官,他们家就只需要在县城敲锣便是了。
而后面的这个丁的意思则是,二十丁的人头税,对于三品官来说,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