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民少相公多,不反待如何(第3页)

 但是这个政策,有一个最严重的弊端,那就是,朱元璋,对于这个家的概念,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 

 因此有明一朝,罕有百姓分家,纵然是老祖宗已然过世多年,百姓也拒不分家,就是因为一家只需要出一份徭役! 

 同时还在大力的培养,家族中有希望的后代读书。 

 只要有一个考得功名,这些徭役,就统统可以免去! 

 于是乎,每一个考中功名之人,背后都是一个,不用服徭役的庞大家族!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徭役,不会因为他们不干就取消。 

 往京城运粮的差事,仍旧需要人去干。 

 皇帝不会因为大家的家里都有官身,就不用吃粮食,天天喝露水,就能吃饱。 

 而这样的苦差事,也就落在了,身为普通人的佃户身上。 

 看似徭役谁去都行,但是显然是不一样的。 

 将这种徭役定为,年缴纳三十石田赋的地主去干,自然有这么规定的原因。 

 以江南为例,这一趟来回,光路上就需要多少盘缠 

 即便是在后世,出一趟一千多公里的差,也不是闹着玩的。 

 你一年可以缴纳三十石的田赋,你的家产,才能差不多把这件差事给办完。 

 倘若这徭役是发射一颗卫星,规定是身价全球首富的人家去服,但是马老板有功名,不仅是马老板,身价前六十亿的人全都有功名,最后摊派下来,让卤蛋去发射一颗卫星 

 我发射个锤子,民少相公多,不反待如何 

 因此雍正虽然不是汉人天子。 

 但是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办差,几乎无异于,后世逼着工厂的老板,亲自下流水线了。 

 雍正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绝对可以算是有道明君。 

 可惜上有个败家的爹,下有一个败家的儿,最后活活累死了雍正。 

 听到老爷子的话,任以虚在一旁也是淡淡的说道:“老爷子,摇役难道就能顶替的了书办,师爷的开销吗” 

 “再说了,说到底,这些官都是给朱家打工的。” 

 “你总不能指望着人家,自己倒贴银子,给朱家办事吧” 

 “因此在明代中期,其实在地方上就形成了一种,叫常例的东西。” 

 终明一朝,除了洪武一朝,不拿常例的官员,只有一个名叫海瑞的官员。” 

 “当时他的师爷就记录了一份,当时县令的账例清单,折合白银两千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