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胥吏变成,专门装人的容器(第2页)

 这其实也是朱元璋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一旦朝廷推行起新政来,届时大批的娃娃读了书,朝廷没有地方安置可怎么办。 

 这个问题,朱元璋直到今日,都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到任以虚的话,朱元璋顿时便是眼前一亮。 

 “任先生,您的意思是说,如果培养了一些无处安置的人之后,可以将其先以吏籍安置下来” 

 “等到天下局势变化之后,在将其放出” 

 “然也!” 

 这倒是朱元璋以前没有想到的。 

 大明一旦脱离自然经济之后,对于人才的需求,顷刻之间便会变得,多种多样起来。 

 等到那个时候,朝廷或许能够猜出些许,未来什么样的人才,是被天下所需要的。 

 因此便可以提前,跟各地的社学,提前培养。 

 一旦时机成熟,只需要稍加点拨,便可以将那些,原本在各衙门工作的书吏,放到天下各地,去施展才华。 

 任以虚深吸了一口气淡然道:“等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无论是降低俸禄也好,还是解决一些后顾之忧也好,只要让这些人察觉到,离开衙门,自己可以得到更多。” 

 “他们立刻便会毫不犹豫的离开衙门,从而出现在天下的各个角落!”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双眸愈发明亮,在一旁激动的说道:“他们离开衙门之后,将会推动诸多的事情的发展,使天下事,事半功倍,最终全天下的百姓,都将获益” 

 任以虚也不由得笑了起来:“老爷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您现在都能看到这一点了。” 

 说罢,任以虚不由得给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 

 如果是以前的话,朱元璋是万万看不到这一点的。 

 顶多骂上一句喂不熟的狼崽子。 

 但是现在经过任以虚稍加点拨,朱元璋自然而然的想到这一点。 

 听到任以虚夸自己,朱元璋自然是心花怒放,笑的脸上的褶子都深了不少。 

 能得到任先生的夸奖,那可不容易啊! 

 “哈哈哈,任先生谬赞了,咱都快不好意思了。” 

 以吏籍装人,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办法。 

 但绝对是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里的最优解。 

 要知道,能力是跟破坏力成正比的。 

 只要设置好了足够高的门槛,无论是以才华为门槛也好,还是以其他的某些东西,为门槛也好。 

 用一个吏籍将这些人装起来,要远比把他们扔出去,让他们无所事事的,去祸害百姓,恶性竞争,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