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诬陷
萧承钧连夜修书,将遇袭经过详细禀报给萧南逸,信笺末尾字迹遒劲:\"儿臣誓要彻查此事,还将士与百姓一个公道。\"他将密信交给最信任的亲卫,命其快马加鞭送往京城,随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善后工作中。
清点过后,十万石粮食仅余三成。承钧望着残破的粮车,心中五味杂陈。副将陈猛提议:\"殿下,不如就此折返,将剩余粮食押运回京,重新筹备赈灾物资?\"承钧摇头否决:\"江南灾民等不得。即刻启程,务必将这些粮食尽快送到。\"他深知,每耽搁一刻,就可能有更多人因饥饿而死。
车队缓缓前行,承钧却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他派出多路斥候,在车队周围十里范围内巡逻侦查;又命士兵轮流值守,防止再次遇袭。夜幕降临时,他亲自查岗,查看每一处哨位,确保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京城内,萧南逸收到密信后震怒不已。\"传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即刻入宫!\"他拍案而起,眼中满是怒火。林婉清闻讯赶来,见丈夫如此愤怒,轻声劝慰:\"陛下息怒,当务之急是查出幕后黑手。\"萧南逸握紧妻子的手,沉声道:\"敢动朕的粮草,动朕的子民,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刑部与大理寺迅速成立专案组,对青崖山匪展开调查。很快,他们发现这些匪徒的兵器上刻有特殊标记——竟是出自京城某家兵器铺。顺藤摸瓜之下,一个惊人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兵器铺老板与户部侍郎周明远的党羽来往密切。
正当调查有了眉目时,意外却接踵而至。兵器铺老板突然暴毙家中,死状诡异;负责押运粮草的一位千总也在归途中坠崖身亡。种种迹象表明,有人在暗中阻挠调查,企图掩盖真相。
萧南逸意识到此事牵扯甚广,决定亲自督办。他召见太子太师,命其暗中监视朝中大臣动向;又派出大内侍卫,保护参与调查的官员及其家属。林婉清则在后宫协助,留意各宫娘娘与前朝官员的往来。
而在江南,萧承钧终于将剩余粮食安全送达。看着灾民们狼吞虎咽的模样,他心中既欣慰又难过。安顿好灾民后,他立刻投入到堤坝修缮工作中。白天,他亲临施工现场,指导工匠加固堤坝;夜晚,他挑灯夜战,研究治水方案。
一日,一位老工匠悄悄找到承钧:\"殿下,小人有要事相告。半月前,曾有个自称朝廷官员的人来勘察地形,还画了详细的地图。\"承钧闻言心中一震,立刻追问那人的样貌特征。老工匠回忆道:\"那人四十岁左右,左眉有颗红痣,说话带着京城口音。\"
承钧仔细思索,突然想起周明远的师爷正是这般模样!他立即修书一封,将这个重要线索告知父皇。萧南逸收到信后,立刻派人捉拿师爷。经过严刑审讯,师爷终于招供:此次袭击粮车,正是朝中某位大员指使,目的是破坏赈灾,动摇太子根基。
就在案情即将大白时,宫中却突发变故。林婉清在食用御膳房送来的点心后,突然腹痛难忍,昏迷不醒。萧南逸心急如焚,命太医院全力救治。经查验,点心内竟被人下了慢性毒药。
萧南逸意识到,这是对方的垂死挣扎。他一面守护在皇后身边,一面加快调查进度。终于,在多方证据的支持下,幕后黑手渐渐浮出水面——竟是朝中一位位高权重的亲王!此人觊觎皇位已久,企图通过破坏赈灾,引发民怨,从而制造机会谋朝篡位。
萧南逸果断下令,将亲王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与此同时,林婉清在太医院的全力救治下,终于转危为安。萧南逸握着妻子的手,后怕不已:\"若你有个万一,朕该如何是好?\"林婉清虚弱地笑道:\"陛下别忘了,臣妾还要看着承钧成家立业,看着长乐平安长大。\"
江南这边,萧承钧完成堤坝修缮后,又组织灾民开垦荒地,恢复生产。他深知,赈灾不仅要解决眼前的温饱,更要帮助百姓重建家园。在他的努力下,江南渐渐恢复了生机。
回到京城后,萧承钧第一时间去探望母后。看着母亲苍白的面容,他心中满是愧疚:\"都是儿臣无能,连累母后受苦。\"林婉清轻抚儿子的脸庞:\"傻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此次江南之行,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