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狼牙藏凤阙甘蔗这这
66. 贵人?这京中贵人可真多…… ……(第3页)
$(''#content'').append(''
上,果然载明:
【李璟、杜霁、袁阮三人,才德兼备,宜破格予优评,改其卷末批示,准其登科,不计卷首格式之误。——乾和印】
纸上字迹并非龙凤之体,而是常人所书,笔迹斜挺,略带仓促之感。
“这就是卢敬之所言的‘假旨’?”赵煜晨神色凝重,沉声道。
沈瑾瑜缓缓点头,将纸函一一收起,递予褚勤与陈录,神色郑重地吩咐:“二位请对印比校,详记笔迹、印形、纸质、批语之例,务求无疏。”
二人领命,不敢懈怠,连夜誊录三份,一份存于内阁,一份交予密院,一份归东宫私录。
天色已晚,阁中烛光微微跳动。沈瑾瑜却丝毫没有停歇之意,仍在案前专注地翻阅那三人改卷前后之稿。纸页薄薄,上头的字句却承载着重大秘密,在烛光下格外分明。
“李璟卷首文意平平,末尾忽转议制,文锋骤改,与前文风格迥异。”沈瑾瑜轻声分析道,“此卷定是后添之笔。”
赵煜晨神色急切,为普通学子不平道:“既如此,当以此为据,于朝堂质问肃王。”
“不。”沈瑾瑜却缓缓摇头,目光深邃,“若今朝便揭,此事即成明雷,肃王断不会坐视。我要他先松口。”
“如何让他松口?”赵煜晨疑惑问道。
沈瑾瑜眸光一凛,语气坚定:“从那三人下手。明日传讯李璟,令他入东宫面谈。”
次日,晨光熹微。
李璟入宫时,神色极为拘谨。他不过三十岁,身为吏部司员,向来谨言慎行,此次东宫召见,实在出乎他的意料。
沈瑾瑜命他进入偏厅,并未设高位,而是以平等对话之式开场。“李大人,”她缓缓开口,声音沉稳,“你可还记得永平年间的春闱试卷?”
李璟微微一怔,思索片刻后回道:“……记得。那年是学生首次应试,幸蒙青睐。”
“你那卷,初批不过中上。”沈瑾瑜随手翻出卷宗,目光落在纸页上,“为何末批突转优评?”
李璟面色微变,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迟疑道:“下官……并不知其中详情,只知道被召至学政前诵读试卷,未曾改动。”
“可你末尾新增一段论制之文,行文风格与前文大不相同。”沈瑾瑜抬眼,目光锐利如鹰,“李大人,若我言此卷并非出自你手,你可承认?”
李璟额角瞬间沁出冷汗,扑通一声立时跪下:“殿下明察!下官……不敢欺瞒。当年确有人示意,只需我签名,其余皆有‘贵人照拂’。”
“谁?”沈瑾瑜追问道。
“……是唐肇大人之人。”
“是唐肇,还是他兄长唐景安?”沈瑾瑜步步紧逼。
李璟面如死灰,身子微微颤抖,颤声道:“……是唐景安。他曾唤我至私宅,言此事已内定,我若配合,可保一世无忧。”
沈瑾瑜闻言,轻轻吐出一口气,吩咐侍从:“将此口供封存,交予密院;李璟暂不入狱,留于宫中监录。”
“是。”侍从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