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丧钟(第2页)


 西军可避开襄阳南面、西面山上的湘军堡垒,从汉江登陆、集结,再从容逼近襄阳城。


 鉴于两军悬殊的野战能力,湘军出城无异于送死。


 总之,襄阳城已出现致命缺口,不再固若金汤。


 清廷的蒙古马队被打得全军覆没,后续步军见势不妙,退守河南南阳府据城而守,根本无心派来援军。


 四面被围、后勤断绝,孤城襄阳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两人站立的襄阳东城头上,有一面残破的三角黄龙旗,旗面弹孔密布。


 这是前番湘军襄阳大捷后,咸丰皇帝特意赏赐下来,以嘉奖罗泽南和唐训方的功绩,并鼓舞襄阳守军的军心士气。


 此旗整个襄阳城仅此一面,前番随唐训方去守樊城,被西军一阵集火打成这般模样,唐训方撤回襄阳时一并带回。


 此时将它悬挂在东面城墙上,本意是激励守城将士勿忘皇恩浩荡。


 如今那面支离破碎的黄龙旗,在北风中簌簌作响,仿佛旗面上象征皇权的黄龙,垂死前的啜泣声。


 突然,襄阳城周围的广德寺、铁佛寺、鹿门寺等寺庙晚钟响起,浑厚的声音在众山间回响,绵延不绝。


 恰有数群昏鸦飞起,在襄阳城上盘旋数圈,鼓噪喧嚣着向远处山中飞去。


 西军枪炮犀利、组织严密、政治清明,此番夺下湖北,如再攻取湖南。


 到时兼有荆益,这天下还有何人能挡?


 城墙上的罗泽南,此时无端想起前些时日看过、由西王府中好事者翻译的一首泰西小诗:“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大清国的丧钟,此时已经开始鸣响了么?


 东南方向的汉江东岸原野上,西军大军连营数里,旌旗如林。


 炊烟与篝火明灭交织,流动成一片璀璨的星河,与暮色中死气沉沉的襄阳城,形成鲜明对比。


 蜿蜒的汉江在城墙东南折转,冰层初融的水面,泛着残阳冷冽的红光。


 西军战船在江面上来回穿梭,耀武扬威。


 几艘残破的湘军战船半沉于浅滩,桅杆斜指天空,仿若祭坛上的香烛,提前祭奠病入膏肓的大清国。


 突然,东南汉江西岸原野上,有十数骑向襄阳城奔来。


 前面是三骑湘军哨探,后面追着十来骑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