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归隐不得

往昔,罗泽南家境贫寒,三个儿子皆饿死,妻子也因悲伤过度离世。


 他发迹后,纳了一房小妾,生下幼子罗允吉,如今刚满十岁,自然无法随他从军征战。


 唐训方与罗泽南一样子嗣稀少,仅有一妻一子,儿子今年八岁。


 两人的家眷皆留在武昌城内,如今西军攻破武昌,家人生死未卜。


 第二日清晨,城外西军遣信使前来,担任信使的竟是罗泽南的侄子罗信南。原来,罗信南跟着胡林翼,在荆州降服了西军。


 听闻罗信南到来,罗泽南和唐训方命城门守军将其用吊篮吊入城来,接入府衙,并屏退旁人。


 罗信南今年三十一岁,中等身材,性子纯真率直。


 许是赶路匆忙,尽管春寒料峭,他仍满头汗水。


 待周围无人,他从怀中掏出两封信和两个信物,分别递给罗泽南和唐训方。


 两人展开信,正是胡林翼的亲笔信。


 信中详述了胡林翼自身近况、西军政策、对萧云骧的观感以及当前局势分析,明确指出短时间内,襄阳城绝无援军。


 信中劝他们降服西军,但具体抉择还得由他们自己决定,语气平淡,仿佛只是走个过场。


 通篇没有威胁之词,只有利害分析和对西军、萧云骧的认可,还透露出朋友间的担心。


 而信物是两人妻儿的随身之物,用以证明身份。


 两人看完信,对视一眼。罗泽南率先问道:“信南,我和义渠在武昌的家人可安好,是否受胁迫虐待?”


 罗信南摇头道:“叔叔,义渠先生,武昌城破前,官文想挟持你们的家眷一起逃出,借此要挟你俩死守襄阳,却被西军探子先期保护了起来。”


 “官文搜寻无果后,只得离去。现在他们都在武昌城,安好得很。”


 “两位婶婶不识字,又不好托人写信,就将信物亲自交给我,让我来给两位言语:‘不要打了,投降吧,犯不着为朝廷,枉送了全家性命。’”


 罗泽南闻言,长舒一口气。又有些气急,嘟囔道:“她一个妇道人家,懂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