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两面性(第3页)

 

那么以伦文叙为首的官吏,他内阁首辅李东阳势必要附和弘治皇帝签发贬职流放奏疏,将这群人全部下放地方。

 

这条人事贬职的迁调命令一旦下放,李东阳将会遭到更多的谩骂声。

 

当初刘健让他忍辱负重留在内阁,李东阳就已经做好了抉择。走的人或许会落得一个好名声,可留下的人无疑将会更加痛苦。

 

可作为人臣,大明的江山社稷不能不去考虑,他有责任守护这个国家,寒窗苦读那么多年,立志报答皇恩,报答国家。

 

奉天殿朝会在秋雨中落幕,明日中秋,百官休沐。

 

在朝会散去之后,吏部那边的调令便发了下来,正在家中养病的伦文叙等新科进士就这么悄然的被赶出北平。

 

第一批乾清宫跪伏请命的三十多个人,几乎全部被流放到地方,一个没有留下。

 

第二批于午门外跪伏请命的一百多个人,在得知内阁首辅、次辅和吏部尚书请辞后,他们便自动的离开了午门,都不需要东厂的人去驱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如果说第一批官吏还带着些许真诚,那么第二批官吏完全就是为了博取名声的伪君子之流。

 

他们所求不过只是为了一个好名声,为了能融入上层官吏圈子,一旦嗅到危险将至,他们再也不会傻到继续呆呆的跪在午门外请命,尤其得知弘治皇帝一口气贬了三十多名官吏,更让他们知道这场投资与回报是极其不对等的,那么谁还会傻乎乎的在午门外跪着博个好名声呢?

 

数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考上科考成为大明的一员官吏,为此丢了官位,谁都能权衡其中利弊。

 

于是这群人走个过场后,自觉的离开了午门,各自回到自己衙署,默契的都当做今天无事发生,活脱脱跳梁之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