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177章 寺庙伴生窑

 不是墓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窑。 

 所以碳灰仅在砖结构四周出现,表面却没有,因为地底下不是墓室,更不是祭祀坑,而是一口塌掉的窑炉。 

 暗自握住拳头,我心里大呼牛逼二字。 

 尽管目前还没找到寺庙遗址,但我有九成把握能确定,庙址所在,就位于这处谷地北侧的群山中! 

 而这地方,就是李释缘当年为修庙一并兴建的窑口。 

 道理很简单,修庙需要大量砖瓦构件,何况李释缘所图不小,还要修塔,这么一来他所需要的砖瓦数量,很可能要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块。 

 如此庞大的需求,去中原地区买根本不现实,远没有自己开窑烧造方便。 

 这一类情况并不少见,通常被称为“工程伴生窑”,也就是伴随某一项大型工程而出现的窑口。 

 比较典型的有南京明故宫的琉璃窑、临清的运河砖窑、宁夏的西夏贺兰窑等等。 

 伴生窑前期大都是以烧造砖瓦为主,后期则看情况,有的直接废弃,有的就一点点发展成了独立运营的窑口。 

 上述三座古窑中,贺兰窑就是这么来的。 

 前期专为西夏皇宫、离宫以及皇陵提供砖瓦构件,后期则改为生产瓷器供皇室和寺庙使用。 

 此外,十三陵附近也曾发现过足足七十二座砖窑遗址,都是为了给修建皇陵提供砖瓦,直到明朝灭亡才废弃。 

 “靠!” 

 “搞了半天是砖窑啊!害我兴奋半天!” 

 听我解释完,林文俊顿时有些失望,倒是黑水仙饶有兴趣的问:“沈平川,砖窑里除了砖,还能挖出别的东西么?” 

 “不好说。” 

 我摇头道:“不过既然是寺庙伴生窑,经文砖多半会有的……” 

 “经文砖?刻着经文的砖么?”一听到经文俩字,这吊毛兴趣又提起来了。 

 “对,只要经文完整且工艺不差,也是能卖不少钱的,另外……”我望向他说:“你父亲不是信佛么?如果搞出来的经文砖足够多,你或许可以用来铺地,甚至修一座小型佛堂也不是不可能的……” 

 林文俊想了想,不自觉就咽了口唾沫,仿佛已经吃到我给他画的这张大饼了。 

 “那现在挖么?我们可以帮忙!” 

 “不急,你们先扎营,等我打完探点再合计怎么挖吧。” 

 “好!” 

 他当即重重点头,完后还拍着我的肩膀,跟我说了句加油。 

 真是神精病! 

 …… 

 实际上,我话并没说的太满。 

 早在三个月前搞完傅显灵墓之后,由于跟邱志全出货时,我意识到自己瓷器方面的见识不够,所以到天津后,就曾经针对性的下过一段苦功夫,相应的也了解了不少窑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