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斗平川

第177章 寺庙伴生窑(第2页)

 因此刚刚一看这地方的轮廓和面积,我就意识到有可能是伴生窑。 

 唐代窑口多为两种构造,分别是龙窑和馒头窑。 

 龙窑呈长条形,似龙状,常见于南方;馒头窑则因外形酷似馒头得名,北方更为流行。 

 像这种偏圆形构造的,自然就是馒头窑。 

 目前已经发现的、唐代最大的馒头窑尺寸接近四米,高度在二点五米左右。 

 说起来似乎不大,但实际产能非常惊人,如果是烧造方砖,一炉的出砖量基本就在五千块到六千块之间。 

 刚刚发现的砖结构最大直径达到了五米,这就说明如果是完好了窑炉,平面尺寸绝对在三米以上。 

 而这地方少说十个窑炉,就算七天一炉砖,一个月就是二十多万块! 

 这产能太强大了。 

 就是修大雁塔、章敬寺(唐代纯建筑规模最大佛寺)也供得上。 

 所以我认为,这地方肯定不全是砖瓦窑口。 

 窑口不烧砖瓦烧什么? 

 只能是烧瓷器啊! 

 如果我是李释缘,我指定这么干。 

 不仅仅是瓷器可以用,还在于瓷器可以换钱。 

 这也是好多寺庙伴生窑的经营模式,烧出来的产品不光自己用,还往出卖,并把利润用在修庙上头。 

 也不用多,只要有一口瓷窑,犄角旮旯里刨除来那么三五件,几十万就有了。 

 这就是老窑口的特点,它不是肥的流油,而是肥的逆天! 

 和挖红薯一样,我们行里也有专门搞老窑口的。 

 就我知道的来说,湖南有一波,江西有一波,河北山西一带也有一波。 

 他们都是搞伴生老窑口为主,不过工程伴生窑不多,基本是“窑口伴生窑”,也就是依托在那些名窑周围的小型窑口。 

 各位如果有喜欢收藏瓷器的应该还有印象,2010年到2015年那几年里,收藏界曾大量出现了某个名窑的瓷器,明面上拍的就高达数百件,而且动不动就破纪录。 

 其实那批货就河北人搞出来了。 

 据说他们找到了一个伴生窑,总共十七个地窖,两万多件精品瓷器,而且连带着还出了四吨筒子钱。 

 虽然是伴生的民间小型窑口,但工艺并不比官窑差。 

 因为过去也讲职场规则,而且论资排辈的现象比现在严重,好些在官窑学成的徒弟由于待遇太差,索性拉出去单干,既为发家致富,也为争一口气,做出来的东西甚至稳压官窑一头,业界称之为“气死官窑”。 

 当时他们那一票,已经不亚于搞一条大型沉船了。 

 不过嘛,后来他们进去了。 

 因为集中出货量太大,被盯上了。 

 但由于搞的是窑口,学期都不算长,估计这两年应该也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