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然诺1213
第5章 曹魏 魏元帝曹奂(第2页)
咸熙元年的第一场雪压折了宫墙外的老槐枝。司马昭咳着血来西暖阁,非要亲手教我批阅伐蜀捷报。墨汁滴在"钟会"二字上晕成团黑影,他忽然攥住我执笔的手:"陛下可知,当年武皇帝选太子时,在丕公子案头看见什么?"我摇头时,他指甲几乎掐进我皮肉里:"满案都是治国策论,而植公子案头只有诗稿。"
真正让我脊背发凉的是司马炎的眼神。元熙元年的春耕礼,他扶我上耒耜时,拇指按在我虎口处的力道像在试刀。后来听小黄门说,那日北邙山的猎场刚处决了三个曹氏宗亲,血渗进新翻的土里,正好应了春耕见红的吉兆。
禅位前三个月,尚书台开始往玄武门增兵。我夜夜听着铁甲摩擦声入眠,有次掀开窗棂,看见守夜侍卫的刀柄上缠着曹家军旧时的红缨。那晚黄门令送来的安神汤格外苦涩,碗底沉着片竹叶,叶脉上用针尖刺出"陈留"二字——那是我七岁时在燕王府后墙刻的字。
禅让礼那日的朝阳特别刺眼。我数着司马炎冕冠上的玉藻,二百八十八颗白玉竟有七颗带着裂痕。递传国玺时,他掌心全是冷汗,我突然想起曹髦当年插在我衣襟的牡丹——原来我们都是被硬塞进剑鞘的钝刀。史官笔下"白虹贯日"的异象,不过是承露盘铜镜反射的晨光。
金墉城的秋风总裹着漳河的水腥气。搬家那日,我在残垣里捡到块缺角的瓦当,老门房说这是铜雀台最后的遗物。夜里对着烛火细看,瓦当背面竟有行小字:"建安十五年,丕植斗酒处",墨迹被雨水泡得模糊,像极了那些被故意写错的史册。
陈留王府的头一个除夕,我在庑廊下遇见个醉酒的老兵。他非说见过我祖父横槊赋诗的模样,"曹丞相的马蹄声能震落邺城的梧桐叶"。说着突然扯开衣襟,心口处狰狞的箭疤竟拼成个"汉"字。第二天管家说那老兵是二十年前的青州兵,昨夜跌进井里了,捞上来时手里还攥着半块发霉的麦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