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选择(第2页)
“小人也觉如此,咱们初来此地,根基本就不稳,若是此时就与他们交恶,恐怕日后行起事来会更加困难。”,旁边一位中年人也附和道。
王秀秀此时却是看向那青年,问道:“徐元,你觉如何?两位先生的话可说服你了?”
那青年徐元低下头,脸上露出一丝惭愧之色:“回先生,小人见识浅薄,一时义气用事,珠场之事,正该如先生们讲的。”
王秀秀听了,摆摆手,语气温和:“你也不必如此自谦,此次商量本就是集百家之长,若无对辩,怎能找出更好的应对之策?”
“乌林,你再说说,可还有其他合适珠场?”
乌林想了想,继续道:“差一些的还有古氏珠场,听闻其家主也是中原人。”
王秀秀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中原人?详细讲讲!”
“古氏珠场的家主名叫古远山,祖籍中原,早年因战乱迁居至此,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奋,逐渐在南城站稳脚跟,建立了古氏珠场,代代相传,虽然规模不及斯兰和曼德,但却有属于自己的珠池。”
这话一出,倒是惹得众人议论纷纷。
珠池作为珍珠采集区,一向由官府管理,即便租赁出去,其采珠活动仍受到严格控制。
这古氏珠场竟有自己的珠池,实在不易。
乌林见众人不解,便解释道:“古家建场早,当时与南城城主达成合作,共同开发珍珠产业,后来更是为南城初期建设提供了不菲的银钱,南城城主感念恩情,建城后这才将一片珠池赠与古家。”
“原来如此!”
众人恍然大悟,王秀秀却是不解问道:“既有自家珠池,为何规模会屈居第三?”
见在场的诸位都对自己报以渴望的眼神,乌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先生您有所不知,这古家的珠场,出产珍珠多靠其世代相传的珠池,可这样年复一年,毕竟有限,而其他两所珠场,多是雇佣珠奴,前往深海探访珠穴,海珠品质上乘不说,个头也是更甚珠池出产的。”
“古氏珠场就不雇佣珠奴?”
“也雇佣,只古家祖训严格,用的多是自家世代跟随的珠奴,并不如那两所一般雇佣平民训练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