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留学,我在末世猎杀伪人今人发指
第261章 来电(第2页)
住在酒店里的华国人都是政府及其重视的杰出人物,为了让这些人平安回国免遭北美政府的迫害,政府在外交层面上和北美达成了一些协议,换取了美方的默许。
除了东岸纽约的包机以外,太平洋沿岸也有两个城市有包机,采取的都是封闭式管理,已经提前验明了各自的身份。
冷敬意想到了另一个非常“巧合”的地方。
领事馆、特里夫酒店、广播大楼都在同一条街,只不过前两个在更南边的十二大道,另一个在北边的十三大道。
也许莎朗之所以要在广播大楼设置诱饵,是因为车队刚好会经过同一条街,这样就更容易瞒过ddd。
这样看来,从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就包含了特里夫酒店。
冷敬骑着摩托车仔查看了一番爆炸现场,马上就印证了这个猜想。
车队明明有六辆车,但从残骸和停车位的面积来看,莎朗顶多只在这里布置了两辆,还有另外四辆不知去向。
从之前得到的信息,莎朗很有可能打算利用“人皮外套”顶替酒店里的部分华国人,以瞒过机场安检。
她要顶替登机的华国人,就必然要在酒店动手。
这个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
只不过,他们算错了一点。
守护酒店的不只是一个重金聘请的安保团队,在看不见的隐蔽战线上,还有许多隐姓埋名的守护者。
冷敬拧动油门,骑着摩托车朝第十三大道上的特里夫酒店疾驰而去。
......
......
听见外面的爆炸声,王雨桐从睡梦惊醒。
起初她以为是打雷,但看见同伴胡晓楠扒在落地窗上,便伸手拧亮床头柜上的台灯,坐了起来。
“晓楠,有什么事儿了吗?”
她披上外套走下床。
“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胡晓楠掀起小窗,“但是你听。”
小窗被掀开一条缝隙,消防车的警笛声立刻钻了进来。
“嗨,没事儿,这几年我都习惯了,”王雨桐戏谑道,“北美是这样的,大晚上没有一点警笛声就好像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