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理中客

杨旭关上四楼的防火门,和众人协力用家具堵住入口。

 他仔细聆听着通讯频道,如果下面的战士要撤到四楼,他准备随时打开防火门放人进来。

 但此时的频道里寂静无声,没有任何交流。

 杨旭紧张地用手按住耳麦,回头看了一眼身后。

 只见昏暗的走廊里挤满了避难者,领事馆和酒店的工作人员维持着现场秩序,向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由于通风系统停摆,四楼的空气越来越浑浊。

 “好闷,快开窗,窗......”

 一名哮喘病患者哀求工作人员打开窗户。

 眼看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张泽赶紧把他带到客房,推开一扇小窗。

 楼下的噪音和新鲜空气一起灌了进来。

 爆炸、枪声、惨叫......

 这些声响就像穿透力极强的微波,烘烤着四楼的每个人。

 人们极力保持镇定,但还是被这种恐怖的气氛烤得冷汗直流,甚至说话也都带着颤音。

 而作为整个事件的焦点,王雨桐被簇拥的人群保护起来。

 她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地保持缄默,总觉得自己应该说点什么提振士气。

 “现在想起来,当年我的祖辈也是这么过来的。”

 她表面上是在对着胡晓楠说,实际上声音响亮,同时也在说给身边的所有人听。

 周围的人纷纷看向王雨桐,不知道她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于是王雨桐解释道:

 “1941年,我的曾祖父抱着我爷爷,在山城的防空洞里躲避日军轰炸。那一代的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类似的恐惧,但他们最终都挺了过来。”

 王雨桐的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年龄稍大一些的学者,也开始用讲故事的方法缓解大家的焦虑。

 一位年长的女教授回忆道:

 “那年我的祖母只有六岁,刚好经历了金陵大屠杀。她藏在挑粪工的粪桶里,当时有个鬼子坐在上面的马桶拉屎,她忍住一声不吭,这才活了下来。”

 另一个学者也有感而发:

 “说起来,我外公远征缅甸,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国。和他一起出去的十五同乡战友全都死在了战场上,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背包里全是战友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