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26(第3页)

至于说以后……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走一步看一步。

四个人就此事再次达成一致!

那桐桐就再往具体的说,安抚了面前这三个人,统一了思想,规划了最合理的路径,具体操作上来说,就得考虑更多人的利益。

比如:每个将士这一次能分多少银子!若是在辽东安家,大家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

如果想用土地吸引这些将士,那大概是行不通的。隋朝可能是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但能灿烂一时,必是有优点的。

比如,隋朝推行的是自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

像是每个隋朝的成年男丁,就可以分配到露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露田,说的是专门种植谷物的田地。朝廷分给你露田,就是专门种植果腹的主粮的。

与露田有别的还有,桑田,麻田。顾名思义,桑田就只能种植桑,麻田就是专门种植麻的。

而永业田,就是可以世袭的,祖祖辈辈都归你们家,而且,这一部分田地是免课役的。

同时呢,女人也会分田地。当然了,女子没有永业田,只有露田四十亩,是男子的一半。

在这个时期,奴婢是有田地的,跟一半的农户分的是一样多。不过他们自己没有自由,那田产的收入自然就归主家所有。

所以,奴婢不仅本身是财产,他们自己还带着田地的。

为了怕圈养奴婢过量,对奴婢的数量有控制。亲王允许最多三百奴婢,一半的大户人家不能超过六十个。

而且,家里若是养牛,一个牛还给分六十亩露天,比女人分的多。但是也规定,每家养牛不得超过四头。

便是当官的,也一样得有‘责任田’。什么俸禄,那是不存在的。你当官,就给你分‘职分田’,收入就是你的俸禄。免官或是辞官了,你再把职分田还给朝廷就行。

衙门办公要开□□得种公廨田。你们衙门都去种,收入归衙门,作为办公开支。

要是没时间种,自己想办法叫奴仆去种或是雇佣人去种。反正上上下下,不种地就没收入。

要么说,隋炀帝那么奢侈,还能开销起呢?因为隋朝这个朝廷吧,它是只进不出的。

百姓过的很艰难,但是国库很丰盈。不仅遭住了隋炀帝的大兴土木,奢侈浪费,还一直扛到了贞观年间。

也就是隋朝这两代积攒的财富,不仅自己没挥霍完,到了继任者手里,还一直在沿用。

根据历史数据,在隋文帝末年,也就是杨坚统治的最后几年,根据数据算,只那个时候的国库储备,可支撑中原王朝开销五六十年。

这种情况下,想叫人觉得得了好处,得叫他们自己富,而不是国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