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第545章 仓邑的变化(第2页)

 “这些都是北伯的司空府下属衙门,木器院督造的,但贩卖的却是南方国营集团。”

 而现在,他发现脚底踩的一楼,大块方砖嵌合加上填了缝,显得平坦。

 子旬走进去,跟着子旬出差的一些奄商贵族,抓着阿飞问东问西。

 “府,是一个最高层级的衙门。按照北伯从大同县返回之后,对中枢四方衙门品级进行了规制。

 阿飞一边说着,一边命人将之前他整理好的资料,送呈给子旬。

 司空府设有营缮、虞衡、都水、国营四司。

 组、集团则是分属正六品郎中、正八品员外郎等官职协理,还有其他一些文书工作。

 “这些,都是从哪里弄来的?”

 繁复的文字,让子旬看得瞳仁一缩,按道理来说,不该这么快就弄出这么多字来才对,但万万没想到,这才几年的光景,燕国的文字数量,就跟雨后春笋一样,蹭蹭蹭的冒出来。

 这代表了什么?

 旁人或许不清楚,但子旬却很清楚,这意味着北方的燕国的亩产,足够支撑起一批巫单独任事脱产,并且拥有闲情逸致,然后专心投入文化的发展。

 这很可怕。

 子旬在南方忙活了一两年,这才稳定了奄商四周的局势,然后北方同样是忙活一两年,辛屈却将燕国的行政体系,完全进行品轶化、俸禄明确化。

 尤其是燕国的俸禄体系,正式进行了修改。

 之前主要是赏赐爵位,现在分为两块,一块为禄米,一块为封地。

 只要好好的给中枢干活,中枢就会将给你安排封地,减少朝廷的俸禄支出,顺道解决边荒的开垦问题。

 因为安排封地,并不是就近原则,而是远且荒蛮的原则。

 辛屈是以县为基础行政单位,以后就是朝廷过去,从各地选人、罪犯、奴隶到地方开垦、设县,然后本地进行归化,同时将各家庶出、旁系的封地,安排去这些地方,填充本地的行政力量,组建行政框架,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完成本地的同化。

 算是应对还未完全统一的中国,和降低地方反抗情绪的一种手段。

 当然,为了解决民间百姓在无仗可打的时代,往中枢升迁的问题。

 科举改头换面一下,就能用了。

 尤其是纸的出现。

 辛屈趁着现在有时间了,开始进行糊名制联考,将昌平附近的几个县,统一设为一个学区,然后展开了学力考试。

 对外宣布这是为了让考校学子能力,方便以后选拔精干充任军官。

 但其实是摸索试验符合这个时代的考试方案。